返回

年代: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07章 机遇和挑战,有人闹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谁还会做这个事儿。”

    唐泽听完了大家的诉求,忍不住发了脾气。

    以前,各生产队的一季水稻亩产只有160斤-170斤的样子,而南光一号三代稻种的单季亩产,能达到将近500斤。

    比如像二队,上一季的南光一号亩产就达到了498斤。

    亩产增收300斤以上,就按照每亩地需要8斤种子计算,换购需要稻谷是80斤,当季每亩地纯增收220斤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?

    更何况还可以留种,下一季种植的种子就不需要另行换购了。

    “我们还正想向县里反映这个事情呢,不知道为什么,利用南光一号的留种再种植,产量有下降的趋势。”

    一众公社负责人被唐泽说的哑口无言,沉默了一会,又有人提出了种子退化的问题。

    其实,种子退化的情况时有发生,倒也不算很奇怪。

    “种子有时会出现退化的情况,但因为大面积种植南光一号稻种的时间较短,目前还不能断定这属于偶然情况还是必然情况。你们多留心,遇到问题及时上报。”

    唐泽很重视这个问题,他打算责成有关部门进行长期追踪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。

    “什么?你是说瑶岭黄豆这一季的平均亩产达到了502斤?好好好,定型了就好!你告诉郑先发和方唯,这些黄豆也不要卖,我明天亲自去一趟。”

    唐泽接起来一听,原来是瑶岭公社的徐广生打来的。

    听完对方的汇报,他显得很激动。

    又一个高产品种问世了,其意义不亚于南光一号的问世。黄豆也是当地的传统农作物,供不应求。

    瑶岭黄豆的品种定型,为下一步大力推广奠定了基础。

    这些公社负责人还没走,听到了瑶岭黄豆、亩产502斤等信息,大家不禁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其中不少人还是第一次听说瑶岭黄豆,当下黄豆的平均亩产不到200斤,这个数字毫无疑问又把他们给镇住了。

    如此优良的高产黄豆,居然又是南光一号的发明人搞出来的。

    大家的心思各有不同,可惜唐泽说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。

    “行了你们先回去吧,做好各个生产队的工作。如果哪个生产队再闹,我拿你们是问。”

    唐泽把这些公社负责人轰了出去,然后去了薛宇民的办公室。

    他要把则个好消息告诉老领导,有了成绩不应该藏着掖着,而是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。

    瑶岭公社。

    徐广生打完电话之后,和郑先发方唯说了领导的态度。

    然后让他们回去准备一下,明天县领导会去二队视察工作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第107章 机遇和挑战,有人闹事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